農家三少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17章 查禁書再樹威信,清朝第一貪和珅是怎樣上位的,農家三少,短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和珅經過安明事件後,深感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還不穩固,還需要加強和鞏固。不然,遇到一些事情,那些人還會反戈一擊的。

和珅在想,先從哪兒下手,整治一下這些人,再樹立一下自己的威信,好讓他們知道,和珅不是可以輕易得罪和惹得起的人,要他們牢記“犯我和珅者雖遠必誅之”。

乾隆二十四年,發生了一件事,和珅藉此機會,又發了一回威風,再次樹立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,鞏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。

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一本書,和海成事件極為相似。

這本書是一部詩歌集,叫《一柱樓詩》。書的作者是徐述夔,他是揚州府東臺縣的一個書生,乾隆三年中過舉人,也做過一任知縣。

徐述夔自恃才高,常常吟詩作對,不把別人放在眼裡,因此,得罪了周圍的一些人。

有一次,在眾人面前吹噓說,自己若生在明朝,就像唐順子、董其昌一樣會聲名遠赫的。可惜自己生不逢時,沒有遇上好時代,不然他也會在朝廷大展宏圖的。他的思想極左,屬於憤世嫉俗之人,常常出言不遜地抨擊社會的一些醜惡現象。

徐述夔無事之時,常常讀一些不合時宜的書。一次,他讀了呂留良的一些著述,對當朝更加憤怒,說:“現在朝廷要求百姓剃頭,剃頭有什麼好看的,前邊剃的光光的,後邊拖著個長辮子,像驢尾巴一樣,難看死了,醜極了。”

他還說:“頭髮是身體的一部分,受之父母,怎麼可以隨意剃去?”他還把一個學生起名為徐首發。

徐述夔的這些言論與當時的朝廷主流發聲是不一致的,與朝廷的主流思想是背道而馳的,很容易引火燒身的。

可是徐述夔自以為是,覺得自己很了不起。整日吟出許多詩句,抨擊朝廷,流露出對朝廷的極為不滿,表達出嚮往過明朝的那種生活。

他感嘆:“江北久無干淨土。”又說:“舊日天心原夢夢,近來世事並非非。”他這樣做,雖然言論有點反動,但萬幸的是也沒有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。可是,令他沒有想到的是,自己的這些言論卻給自己的兒孫帶來殺身之禍。

徐述夔的兒子徐懷祖也步入其父的後塵。他把自己老爹的詩歌編為集子,起名《一柱樓詩》。本該說,兒子把老子的心血集刊印出版發行,也是好事,也是一種文化傳承。但是,遺憾的是,書中有一些不合時代的言論,這就給自己兒孫埋下了後患。

徐懷祖去世前,他用兩千四百兩白銀買了鄰居家蔡耘的幾十頃田地。徐懷祖去世後,蔡耘和他的堂兄蔡嘉樹忽然想贖回自家的幾十頃土地。

他們說,自家的祖墳在徐家買的土地裡,要求贖回。贖銀只交九百六十兩,而且是霸王硬上弓,非贖回不可。

徐懷祖的兩個兒子,徐食田和徐食書卻不願意把土地給蔡家。兩家就發生了爭吵,一言不合,就打起架來。

矛盾激化後,蔡家兄弟倆說,如果徐家不同意把土地還給蔡家,他們就去告徐家。告徐述夔的詩集《一柱樓詩》中有反動詩歌。

無論蔡家怎樣要挾徐家,徐家倆兄弟就是不願交出蔡家的土地。而且兩兄弟竟然天真的一起商量,說與其讓蔡家揭發出來,還不如我們自己把詩集獻出去。

也許徐家兩兄弟相信“坦白從寬、抗拒從嚴”,只要自己低頭認罪了,什麼事也就可能沒有了。

世事難料啊!事實卻不是這樣。

徐家兄弟倆這樣一商量,最後拍板決定,把將刊印之書的手抄本原稿,獻給縣令。

東臺縣縣令看了詩集,認為此事並不算多麼重大,也就草草處理了事。

哪知蔡耘、蔡嘉樹卻是飽讀詩書的人,知道利用這件事一定能奪回那些土地,而且還能夠邀功請賞。於是,蔡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官府發老婆:美人太多,頂不住了

一玖貳柒